精 彩 页:
诗西湖[题解此诗赞颂了西湖具有的自然风光之美,充满诗情画意。游览西湖,有如观赏米芾之画,有如聆听伯牙之琴。而***会欣赏西湖之美的,要数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了。
追想西湖始,何缘得此名。恍逢西子面,大服古人评。
冶艳山川合,风姿烟雨生。奈何呼不已,一往有深情。
一望烟光里,苍茫不可寻。吾乡争道上,此地说湖心。
泼墨米颠画,移情伯子琴。南华秋水意,千古有人钦。
到岸人心去,月来不看湖。渔灯隔水见,堤树带烟熇。
真意言词尽,淡妆脂粉无。问谁能领略,此际有髯苏。
[新解]追想西湖始,何缘得此名。恍逢西子面,大服古人评——这四句是说:追想开挖西湖的时候,怎么会得到这个名字的呢?面对西湖的美景,好像面对古代美女西施,真是佩服古人的这一妙喻啊。据考,原来是宋代大文豪苏轼首先以西施来比喻西湖的。《苏轼集·卷四》《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》之二写道:“水光潋滟晴方好,山色空潆雨亦奇。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妆浓抹总相宜。”冶艳山川合,风姿烟雨生——这两句是说:西湖周围的山川是多么秀美艳丽啊,当濛濛细雨来临的时候,她***显得绰约多姿。
奈何呼不已,一往有深情——这两句是说:人们为什么如此不停地念道西子(西湖)呢?原来是人们对西子(西湖)一往情深啊。
一望烟光里,苍茫不可寻——这两句是说:向烟光里遥望,只见一片苍茫,西子却不可追寻。意思是,西湖之美是在一片苍茫之中,可以遥望而不可亵近的。
吾乡争道上,此地说湖心——这两句是说:我的家乡绍兴是争着说“山上”(指今绍兴西南郊沿途一带),景物***美。而西湖则是湖心亭***美。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王子敬云:‘从山上行,山川自相映发,使人应接不暇。”’泼墨米颠画,移情伯子琴——这两句是说:西湖的山水,就像宋代大画家米芾的泼墨山水画;西湖的美景,使人心旷神怡,就像听了伯牙所奏的美妙琴声。“米颠”,北宋书画家米芾的别号。米芾,字章,以其行止违世脱俗,倜傥不羁,人称“米颠”。“伯牙琴”,相传伯牙操琴,琴声高妙,唯钟子期知音。子期死,知音难觅,伯牙遂破琴***弦,终身不复鼓琴。见《吕氏春秋·本味》。
南华秋水意,千古有人钦——这两句是说:庄子在《秋水》篇中就曾大力称颂过山川之美,他这个观点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赞赏。《庄子·外篇·秋水第十七》:“秋水时至,百川灌河。泾流之大,两涘渚崖之间,不辩牛马。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,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。”从唐代开始,《庄子》这部书被道家称为《南华真经》,庄子也就被称为“南华真人”或“南华老仙”了。
到岸人心去,月来不看湖。渔灯隔水见,堤树带烟熵——这四句是说:游人上岸之后,就被岸上的美景吸引住了,他们的目光便离湖面而专注于岸上了;当月亮出来以后,月光溶溶,真是美极了。游人于此时也专去赏月而不顾湖面了。到了晚上,隔水看到点点渔火,轻烟笼罩着堤上的树木,这是多美的境界啊!真意言词尽,淡妆脂粉无。问谁能领略,此际有髯苏——这四句是说:西湖的真意(诗情画意)是无法靠言词来表达的,当她淡妆之时(指秋冬季节),并无艳丽的花朵妆扮,毫无脂粉之气,这种美谁能去领略呢?只有苏东坡啊!陶渊明的《杂诗》: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山气日夕佳,飞鸟相与还。此中有真意,欲辩已忘言。”苏轼诗词中,屡屡写到他的长髯,所以明、清学人喜欢称他为“髯苏”。如苏轼的《送陈睦知潭州》:“我得生还雪髯满,君亦老嫌金带重。”《浣溪沙》:“雪颔霜髯不自惊,***将剪彩发春荣。”《减字木兰花》:“双龙对起,白甲苍髯烟雨里。
疏影微香,下有幽人昼梦长。”[新评]此诗先从西湖名称之美写起,接着具体描绘了西湖自然风光之美,并以诗人家乡“山上”应接不暇之美来烘托,接着用米颠画、伯牙琴、庄子意来点染,加重了西湖的美,***后归结到苏东坡***能欣赏西湖淡妆之美。全诗显得结构严谨,意蕴丰厚,层次清晰。
西湖十景两峰插云[题解]此诗描绘两峰插云的景象。“两峰插云”从清代起改名为“双峰插云”。两峰指北高峰与南高峰,两峰遥遥相对,这中间有很多小山起伏,绵延约五公里。两峰尖顶时隐时现于轻岚薄雾之中,远望如插云天,因此而得名。
一峰一高人,两人相与语。此地有西湖,勾留不肯去。
[新解]一峰一高人,两人相与语——这两句是说:这北高峰与南高峰,像两个巨人站在天地之间,在相互对话。
此地有西湖,勾留不肯去——这两句是说:因为这里有一个西湖,如此美丽,使这两个巨人留恋停住,而不忍离去。
[新评]此诗全用拟人手法,将静物写活了,写两峰也像人一样留恋西湖美景,不忍离去,从而***显示出了西湖的美。
P1-3